監(jiān)理公司管理系統(tǒng) | 工程企業(yè)管理系統(tǒng) | OA系統(tǒng) | ERP系統(tǒng) | 造價咨詢管理系統(tǒng) | 工程設計管理系統(tǒng) | 簽約案例 | 購買價格 | 在線試用 | 手機APP | 產品資料
X 關閉

俞虹:建筑和傳播緊密相連

申請免費試用、咨詢電話:400-8352-114

摘要:2015年9月28日下午兩點,在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紅四樓(備齋)的三層大教室,建筑與景觀的“白話說”茶座成功舉辦。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 俞虹

2015年9月28日下午兩點,在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紅四樓(備齋)的三層大教室,建筑與景觀的“白話說”茶座成功舉辦。

在會上,俞虹教授的發(fā)言側重傳播的視角。她認為“建筑的功能性、審美性及文化意義的相互沖突、融合、逆轉,是‘白話說’所要關注的”,并以央視大樓為例,闡明當代建筑審美性大于功能性的不合理、不和諧之處,強調建筑的審美功能不應該掩蓋實用功能,在變革的時代,建筑設計應更加關注其與社會文化生態(tài)的關聯(lián),關注“為什么審美”、“為什么人”的問題,避免城市建設的同質化。

以下是現(xiàn)場發(fā)言:

俞虹:其實我的專業(yè)跟建筑跨度很大,但是回頭一想,它和建筑又有非常大的關聯(lián),尤其邀請函上是從中央電視臺開始談起,我覺得我這個專業(yè)更具話語權。其實建筑和傳播的關系十分緊密,甚至從本質的來講,建筑就是一種傳播,它是一種更為顯現(xiàn)的、固化的,甚至是精準的大傳播。

從發(fā)展的眼光看,有的院校的建筑專業(yè)已經被放到傳播系下面,而傳播在今天看來已經越來越跨界,輻射也越來越大,很多學科幾乎都可以涵蓋,因為技術是從改變人民的交流與溝通技術手段開始,但是它越來越消解了我們對傳統(tǒng)的傳播大眾媒介的概念。無論是自媒體還是傳播,他們所帶來的信息都是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從這個角度來講,建筑就是一個大傳播,建筑本身表意性在今天已經大于功能性,這種功能性和審美性,甚至文化意義,相互的沖突或者是融合、或者是逆轉,也是我們今天在這里共同要關注的所謂“白話”。

從新聞的傳播角度來講,最初是文言新聞,從文言新聞走向白話新聞,我們看見現(xiàn)在最早的十九世紀初二十年代以后的文章,包括舊中國最早的、最長久的,以新聞報道為主體的報紙--《申報》,《申報》的文字基本上都是由文言文報道,那么文言文的新聞報道就直接導致受眾人群很小,比較小眾化,不可能成為一個大眾化的傳播,那么想對大眾傳播新思想、新文化和新知識的時候,這種傳播的介質或者說是語言方式會影響他的傳播。因此,到十九世紀末九十年代以后就開始各種各樣的傳播,尤其是半文半白的新聞傳播,乃至后來以新青年為主體的白話文的傳播。那么同樣我們在談建筑的時候,建筑作為傳播的介質,作為文化表意性的介質,作為一個審美的介質,作為一個功能性的介質,我們應該考慮建筑的功能,是否和諧的統(tǒng)一在一起。就像服飾一樣,最初的功能是一個遮羞蔽體的實用功能,漸漸的審美功能就大于它的實用功能,但是無論怎么發(fā)展,審美功能不能替代實用功能,也不能超越或者完全消解實用功能。

這也是剛才嘉賓們談到的問題,“大褲衩”究竟好不好用?我有很多在“大褲衩”工作的學生還有同事,他們都表示不好用。他們告訴我:每次走出辦公室的時候必須得帶上兩樣東西,一個是門禁卡,另一個是手機,否則就可能迷失在這棟樓里。談談他的辦公功能問題,原來的一些辦公小空間,也是相對比較獨立的空間,封閉性和互不干擾性更強,而現(xiàn)在統(tǒng)一變成開闊的大空間,導致有些私密性東西暴露出來。另外“大褲衩”的全玻璃體的設計,使得建筑的陽光照射時間極長,由于上級又對審美有統(tǒng)一的要求,窗戶上不能安裝窗簾,導致辦公人員不得不在自己的辦公位上撐上太陽傘。還有演播室的設計問題,這種設計導致新聞中心、文藝中心都不能順利進入這棟樓辦公??偠灾?ldquo;大褲衩”的修建中最大的贏家是建筑設計師,作為一個設計者,在中國這片土地上修建這樣一棟特別的建筑,他已經完成了自己的夢想。

回到我們的話題來說,建筑設計是一個非常非常特殊的行當,不是由任何個人決定的。就像我們在巴塞羅那看高迪作品,因為是在巴塞羅那而不是在馬德里,所以他的建筑在這兩個地方是有非常不同的,今天我們看北京和上海,也有很大的差異,建筑之間必然是同社會文化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緊密相關的,北京的十大建筑在解放初的時候,那種端莊大氣和樸實,都是和那個時代相關的。唯獨是北京展覽館的設計,它是和前蘇聯(lián)時代密切相關的。在2007年中國也有幾棟建筑獲得了世界級建筑的獎項,這個時期的建筑形成建筑群,每種建筑所表達的建筑文化也是和中國崛起的經濟和政治背景緊密相關的,那么在中國經濟相對平穩(wěn)的時期,許許多多問題就需要在冷靜的前提下進行思考,我覺得諸位建筑大師在北大進行跨界的探討真的非常有意義和價值。我們要把一些新的理念實施,變成一種力量,并引領文化審美的發(fā)展。在這樣的變革時代,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歷史背景下,我們的建筑師作為大眾傳播的一種語言表達,我們的目的是可以直接讓大眾感受到的,因為我們現(xiàn)在城市化的進程同質化太厲害了,我們看到了在城市化進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一方面我們在建設一些仿古建筑,另一方面我們還在大量的拆除一些古建筑。我覺得如果建筑師們有了更強的傳播概念,你們的傳播可能比大眾傳播的影響力更大。我們要解決的最根本的問題就是人的問題,審美的問題,以及未來的問題。在我們的報紙中,從文言新聞走向白話新聞,實際上解決的就是人的問題,而這個核心問題對于建筑方面也是密切相關的。

發(fā)布:2007-11-10 13:28    編輯:泛普軟件 · xiaona    [打印此頁]    [關閉]
相關文章:
相關系統(tǒng)
聯(lián)系方式

成都公司:成都市成華區(qū)建設南路160號1層9號

重慶公司:重慶市江北區(qū)紅旗河溝華創(chuàng)商務大廈18樓

咨詢:400-8352-114

加微信,免費獲取試用系統(tǒng)

QQ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