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工程項目OA系統(tǒng) > 房地產OA系統(tǒng) > 相關系統(tǒng) > 房地產項目管理軟件
謝英俊:建筑師,除了捐款還應該做些什么?
謝英俊
地震后,很多建筑師都遇到身份認同的問題。地震把地給震裂了,同時也把這個社會震了一條縫,前所未有的開放狀態(tài)讓他們成為災區(qū)重建中一股特殊的力量。在主流體系之外,民間建筑師群體試圖將生態(tài)環(huán)保、地域文化、社區(qū)價值重建等理念在鄉(xiāng)村實踐。正如長期在地震災區(qū)推行協(xié)力造屋的臺灣建筑師謝英俊所說,“災難也是一個機會,重建我們這一代人對未來的想象”。
協(xié)力造屋,不僅僅是重建房子
一直扎根四川的劉家琨總覺得自己應該做得更多。地震后,他這里臨時充當了信息中樞和組織平臺,各地建筑師都在給他發(fā)信,想要做點什么,但是總覺得插不上手。“插不上手”好像成了一個焦點問題。“我也能理解現(xiàn)在應急狀態(tài)下政府的想法——建筑師提交來的圖紙是真完美、真漂亮、真沒用。”
這其中,臺灣地區(qū)建筑師謝英俊是個異類。這個扎著小辮,自稱成天“裝吊車、打墻壁、做鷹架、釘模板、做木工”的建筑師已有10年的臺灣震區(qū)重建經驗,他對協(xié)力造屋信心的來源在于:“有1000萬名農民等在那里,任何想用工業(yè)化大量生產,將農民勞動力與創(chuàng)造力排斥在外的觀念與作為,均不切實際。”
“有點失控的亂、失控的拙,逸出手掌奔流而去。”站在地震后的現(xiàn)場,謝英俊總是想起卡爾維諾《未來千年文學備忘錄》中所指失控的復雜。他認為,四川的重建經驗會是全新的,不只是生計或房屋的重建,而是生態(tài)等級的重建,也是人際、文化與經濟紐帶的重建。臺灣“9·21”地震后,謝英俊將工作室遷入震中附近的邵族部落,至今已經10年,幫助邵族重建房屋和拯救族群和文化滅絕的危機。去年“5·12”后,他又將工作室搬到四川。
謝英俊總是一身戶外裝束,背上背包隨時準備去現(xiàn)場的樣子。這一天正趕上他要去楊柳村,那里有他幫助重建的全村56戶人家。楊柳村位于茂縣太平鄉(xiāng),是茂縣最北的一個羌族鄉(xiāng),是為數(shù)不多還保留有羌語的村莊之一。從成都過去有7個多小時車程,但最近路封了,我們只能坐飛機到附近的九寨,再搭兩小時汽車過去。
茂縣位于地震斷裂帶龍門山脈以西,相對東部降水量少,為藏羌聚居區(qū)。從川主寺到茂縣沿途所見,建筑多為穿斗式木結構,磚石砌墻,逐步演化為羌式石寨。楊柳在地震前就是這樣一個居住在山坡上的羌寨,經歷了一次次向下搬遷,仍將傳統(tǒng)的建筑結構和建造技術的民間智慧保留下來。謝英俊說,上世紀這里經歷了30年代的松潘地震和70年代疊溪地震,這也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大山環(huán)抱間,一排排鋼質屋架閃著光,勾勒出未來房屋和村莊的模樣,就是楊柳了。簇新的工業(yè)化材料帶著脫胎換骨的新鮮,又與山上古老的羌寨有種奇異的反差。男人們都在鋼架中穿梭忙碌,按照熟悉的方式砌上板巖。女人們和老人們帶著孩子,充當著勞動力和觀看者。整個村子都搬到了山下,在岷江邊搭起帳篷。
“謝老師來啦。”村支書楊長清熱情地迎上來,身后的勞動場面襯著他自豪的神色。謝英俊多年的鄉(xiāng)村經驗認為,農房重建的真正權力在村一級,或者說,掌握在村支書手中,鄉(xiāng)鎮(zhèn)領導未必有決定權。
楊長清說,這次地震時,村民們都在山下勞動,所幸無人死亡,但山上80%的房屋損毀,沒毀的也隨時面臨泥石流和山體滑坡危險。當謝英俊去年10月份到這里時,全村已經將地基更改了3次:像棋盤一樣,切豆腐一樣切成一塊一塊的。他們對房子的要求:用石頭建有羌族特色的房子,家畜集中于村外飼養(yǎng)。而他們參照的效果圖就是用照片“拼”的幾張打印紙。完全依靠自己力量的重建方式正與謝英俊的營建體系不謀而合,只是缺乏抗震的結構體。
謝英俊提出了自己的輕鋼結構體系。輕鋼結構,是國際上主流的獨幢住宅結構,普遍認為抗震性能好,但通常非常昂貴。謝英俊將這個結構簡化,降低成本且易于裝配。建造過程中,強調盡量用本地化、可回收利用或天然降解的天然材料,而少用磚、水泥等制造過程高耗能高污染并且無法回收降解的建材。
“看到樣板房搭起的鋼架,我們覺得踏實了,覺得它是抗八級地震的。外墻依照用傳統(tǒng)板巖砌筑,看上去和我們本地房屋也很像。”楊長清回憶,村民在經過一個上午的討論后,全體接受謝英俊的方式,推倒重來。
謝英俊重新做了規(guī)劃,將孤立的房子改成四聯(lián)戶、二聯(lián)戶,留下來更多的道路和活動空間。他給楊柳村描繪了多重的可能性:中間的場子可以辦儀式,搞活動,還可以修個羌族特色的寨門。村民們的附加要求是,村子要有一個軸線,對著山頭,屋頂以此左右分水,所謂“門對青山”,這一傳統(tǒng)始終貫穿在村子的各種儀式中。起架也以他們傳統(tǒng)的方式——喊著號子完成。“對于傳統(tǒng),他們并非不重視,甚至是過分堅持了。”謝英俊說。
這套結構體系的建造方式,與傳統(tǒng)穿斗木構方式非常接近,對當?shù)卮迕駚碚f并不陌生。當一個基本的鋼架呈現(xiàn)出來時,骨架之外的東西似乎并不需要像村民解釋,他們自然而然地就會賦予其生活經驗和智慧。“謝老師,你看我們能不能把樓梯移到外面?這樣可以增加屋內面積。”“沒問題!”類似的改動隨時都會被提出。“我們羌族人人都是建筑師。”楊長清很自豪。
謝英俊已經在四川災區(qū)建了近500套農房,“比在臺灣10年建的還多”。但打破鄉(xiāng)村特有的食物鏈并不容易。像楊柳村這樣整村組織的是極少數(shù),他們在平原地區(qū)就很難進入。前兩天謝英俊趕到綿竹的一個村子,連夜搶出樣板房鋼架,“第二天施工隊的人傻眼了,來交涉,但總不能給推倒吧”。
“重建本身就是一個生產活動,需要很多勞動力,但問題是災區(qū)民眾自己是否有機會參與。在臺灣,重建多半被大的承包商和包工頭壟斷,災區(qū)民眾只是等著接收房子。” 按謝英俊的設想,四川災區(qū)的重建如果讓受災群眾參與,可以保證他們過渡期的生活,而不是坐等救濟金。還可以通過集體參與,讓瀕臨消失的鄉(xiāng)村傳統(tǒng)得以保存。
這樣建立起的小區(qū)域的“自主性的建筑體系”,讓建筑材料和勞動力本地化,帶來的最直接優(yōu)勢是成本。因為就地取材,石頭、土等,都可以轉換為建材,另外村民自建也省下了請施工隊的錢。他算下來,這樣自己建每平方米大約400塊錢,請工要花500塊,而普通的磚混農房要700到800塊錢。
這一環(huán)保型建造方式更易得到慈善機構的支持,彌補農村金融體系的不足。“比如一棟150平方米的房子,碳排放就減少40噸。我們呼吁這些慈善單位,可以搜集這些減排量做碳交易,當然必須達到一定的量。比如援建1萬戶,就可以有40萬噸二氧化碳,非常驚人。按照歐盟的碳交易價格,平均到每一個農房可以獲得5000到1萬塊錢。”
“我們的方式最易被接受的是磚運不到的地方。”謝英俊說。他遇到的最大障礙是審美,特別是在一些經濟條件較好的地方,村民覺得水泥、鋼筋、瓷磚才有面子,石頭和土不夠時尚。“因為建房子是很社會性的,在馬路旁邊蓋房子,太矮了要蓋高一點,太高了要蓋矮一點。左鄰右舍講幾句話,你就做不下去了。在一個村里蓋很多房子,其實就是一個群體的作用,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經濟問題或經濟因素。”
也正因為如此,謝英俊認為在農村協(xié)力造屋才更有意義,重建過程就是重新建立鄉(xiāng)村關系的一次機會。“今天大家都要離開鄉(xiāng)村,農村的價值崩解了;在都市中產階級的生活里,對農村的印象只有‘農家樂’。如何以農村為基地來重建新價值、重建城鄉(xiāng)的平衡關系?如何讓災區(qū)的農村可以保有自主性與社區(qū)意識?”
- 1郭明卓:對綠色建筑設計理念的理解要全面
- 2安全工程師考試《安全生產法律知識》全真習題(23)
- 3簡國鵬:一人一元素 一木一菩提
- 4安全工程師《法律法規(guī)》第四講習題精選(2)
- 52015年安全工程師《安全生產管理知識》練習(13)
- 6[上海]超高層綜合樓工程施工質量創(chuàng)優(yōu)策劃方案(魯班獎)
- 72015年安全工程師《安全產生法》練習題(3)
- 8無縫鋼管與保溫層體積計算表
- 9時評:開挖學校運動場建停車場成全了誰?
- 10廈門某高層住宅小區(qū)工程創(chuàng)優(yōu)計劃
- 11時評:城市的宜居應是所有人的宜居
- 12孟慶彬:好設計永遠只關注一個主題
- 13工程項目管理規(guī)范--項目質量控制
- 14我的項目管理哲學2007-轉載
- 15你的團隊太大還是太???(2)
- 16住宅工程質量通病防治任務書【空白表格】
- 172015年安全工程師《安全產生法》模擬題(35)
- 18質量管理:淺談施工過程中的質量管理
- 19梁浩:從城市建設角度看能源微網建設
- 20張玉良:房企應主動適應城鎮(zhèn)化
- 212015年安全工程師《安全生產技術》模擬題24
- 22質量管理:加強質量管理創(chuàng)造項目精品
- 23時評:新型城鎮(zhèn)化景觀設計已有共識
- 24時評:從建筑到一個城市的人文圖騰
- 25時評:“最丑建筑”是權力意志的產物
- 26孫錚:多元化設計更能激發(fā)創(chuàng)造靈感
- 27安全工程師《安全生產法律知識》全真習題(8)
- 282015年安全工程師《生產管理知識》習題(18)
- 29編寫優(yōu)秀Bug報告的藝術
- 30PMP認證的七大成功要素
成都公司:成都市成華區(qū)建設南路160號1層9號
重慶公司:重慶市江北區(qū)紅旗河溝華創(chuàng)商務大廈18樓